随着《星际争霸2》在五年前停止付费更新,RTS(即时战略游戏)这一品类正式遇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。虽然这段时间有不少新作问世,但它们或是单纯复刻经典玩法,或是对机制创新抱有畏惧,难以在快节奏的游戏市场中引起波澜。因此,前《星际争霸2》平衡负责人David Kim,也就是大家熟知的“大维京”,领衔开发的RTS新作《BattleAces》正式发布时,我心中充满期待与疑虑:这位来自暴雪的老兵,能否打造出适应新时代的RTS呢?
不久前,这款游戏开启了首次测试,我们终于能够见识到大维京脑海中的“新时代RTS”究竟是什么样。传统RTS的衰退,主要归因于与现代玩家习惯的脱节。经典游戏如《星际争霸》和《红警》需要大量时间投入、复杂的资源管理及战场指挥,往往让新手望而却步。在这种背景下,《BattleAces》的解决方案是,在保留策略乐趣的同时,大幅度简化操作,并通过压缩地图,将游戏重心从“资源管理”和“临场操作”转向快速的“即时决策”。
例如,游戏删去了传统RTS中手动分配单位采集资源的设定,采集单位会自动生成,玩家通过快捷键即可轻松扩建资源点。同时,开局给予的资源足以支持玩家进行扩展,获取资源的速率也明显高于经典RTS,让玩家能迅速进入战斗。而建筑、科技的研发都被整合到一个固定面板上,玩家只需按快捷键即可完成操作,从而剔除了传统RTS中的复杂操作,极大降低了对操作能力的要求。
在战斗方面,《BattleAces》同样坚持快节奏原则。游戏目前仅提供一张固定地图,且每局限时十分钟,资源点位置与扩张路线完全对称,没有中立建筑,可供玩家拉扯的空间有限,战斗几乎集中在地图中央。此外,所有玩家的兵种列表、资源点扩建以及单位解锁等信息都是实时公开的,方便玩家理解场上每个单位的克制关系。这一设计不仅加快了游戏节奏,也让操作不再成为玩家上手的障碍。
尽管操作难度大幅降低,《BattleAces》并没有牺牲策略深度。相反,它通过兵种体系与地图设计,将策略博弈的核心转向战前布局与临场决策。游戏将兵种分为三类,并允许玩家从30多种不同类型的兵种中选取组成出战阵容。不同兵种拥有独特的定位与技能,同时存在循环克制关系。这使得玩家在选择与搭配时,需要对敌方兵种及克制关系有清晰的理解。
除了兵种间的相互克制,阵容搭配策略也十分关键。玩家必须根据兵种的特性和科技树的顺序提前规划自己的出战阵容。一个合理的阵容需要应对前中后期的战斗,并涵盖近程、远程、空军及对空单位。游戏提供了完善的新手引导,若阵容配置不当,玩家将可能在战斗中瞬间被击溃。因此,兵种策略与地图设计共同形成了《BattleAces》的核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游戏地图并不大,但其复杂的岔路与空域设计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战术选择。尽管资源点扩张路线固定,战争迷雾依旧存在,玩家可以采用多种经典策略,如分兵攻占或偷袭,变得更为重要。在这样的设计中,策略的重要性得到了放大,玩家不仅需要在局外合理搭配阵容,还要在局内灵活应对敌方出兵,实时施行正确的战术与策略。
金年会在这款游戏中,成功压缩了传统RTS游戏的复杂运作流程,将漫长的操作与战斗过程萃取到十分钟内。这样的转变,使得玩家关注的焦点从机械操作转向关键的即时决策,这正是《BattleAces》作为一款现代RTS游戏的最大魅力所在。
总结来看,《BattleAces》在保持策略乐趣的同时,优化了运营与操作部分,迅速缩短了对局时间,为我们呈现出新时代快节奏RTS的一种新颖解法。或许对于部分老派RTS玩家而言,减少了“运营”和“操作”乐趣的《BattleAces》不再被视为传统RTS,但对于如今的市场,与其固守旧有框架,不如积极寻求突破与创新。从这一点来看,无论《BattleAces》的最终结果如何,其出现本身就是对RTS游戏现代化的一次探索与尝试。